《读书》新刊 | 李晋:利奥塔之死
编者按
1939年,当法国人利奥塔和吉尔伯特为寻找多柯河源头进入藏区色达时,他们绝没有想到自己正在进入密宗佛教的预言中,成了试图降服藏人、危害藏地的魔军。利奥塔甚至因此付出了生命。在人类学家眼里,虚构的预言并不仅仅是个故事,它还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实践。此类藏族社会的书写和口传文化和西方知识一样,也是塑造全球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利奥塔之死
(《读书》2021年3期新刊)
《藏地探险:果洛色达》法文封面
我在七十年后带着这本书进入色达,生活了一年。慢慢地,我发现县城外一座叫“邓登曲登”的佛塔是理解利奥塔之死的钥匙。塔的名字翻译过来是“伏魔塔”。色达的喇嘛们从十九世纪起就开始预言他们的寺庙会受到魔军的攻击。我们是否可以沿着这个宗教宇宙观来破解利奥塔之死的文化机制?要知道这个事件并不是孤例。古伯察、乔治·罗列赫、李默德和吕推、约瑟夫·洛克、莱奥纳德·克拉克、驻扎在安多和康区的传教士,甚至是民国政府派遣的积石山考察团,都曾被警告过不要接近这片川、甘、青三省的交界地带。在这些尝试中,有至少八位考察者在牧民的攻击下丧命。色达和果洛的牧民是否把“二战”背景下到来的利奥塔和吉尔伯特当作魔军的预兆?西方科考事业与东方宇宙观在这个三省交界地带的遭遇将是中国历史人类学、文化史和边疆史领域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一
佛陀降伏魔军
十三世纪蒙古人的入侵,让藏地寺庙相信它们有可能像印度佛教一样毁于外族的铁骑。从那时起出现的预言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警告魔军在未来会涂炭藏地的众生。这些预言要求藏人在面对魔军时要闭关,多做善事,多投入时间抄写经文,或是去其他地方生活。佛教主张对魔军要抱有悲心,施以安忍和退让——被波旬控制的人不知道他们在未来会遭受极大的果报,因而值得悲悯和同情。
但是预言有时也号召人们用暴力去伏魔。这时的暴力是不想让作恶者因伤害三宝而堕入恶趣,所以是慈悲。这套伏魔话语在密乘佛教中最为著名。少数作为菩萨化身的喇嘛能通过祈请密宗本尊和护法来诛杀魔军。很多藏人相信,当乾隆帝帮助卫藏政府在一七九一年平定尼泊尔廓尔喀人的进攻时,这个表象背后是一世多智钦在卫藏政府的委托下通过护法神白哈尔摧毁了魔军。一世多智钦是最早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的色达喇嘛。一个世纪后,康区的战乱越来越频繁,很多土司、村落邀请色达喇嘛用仪式来抵御无常。
一世多智钦
二
他们一进入色达,就发现有人从远处监视队伍。几天后,山背后冒出一小队牧民,冲向他们,在看到队员们抄起枪后又拐向别处。五天后,行进的方向上出现一小队牧民,他们想知道考察队接下来要走的路线。这些人围坐在篝火旁,带着双筒猎枪、马刀、弹药,但是马背上没有帐篷和行李,在得到消息后径直离去。吉尔伯特认为他们显然不是赶路者,是专门守在这儿打探消息。三天后,一个村子的人在考察队扎营时远远地躲着,过来问话的年轻人不管多少钱都不愿给两个法国人做向导。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另一个村子。有个头人让利奥塔和吉尔伯特出示民国政府的批文。“他往返于我们的帐篷和他自己的帐篷,征求手下人的意见,最后要我们离开……不然就开枪。”很显然,考察队意味着某种不祥的征兆。
最终,利奥塔和吉尔伯特来到今天色达县城的位置,在骄阳下看到了雄伟的伏魔塔:
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这片荒原上有一座傲人的建筑,一座如教堂般大小、云母般闪亮的佛塔。它在这种杳无人迹之地的出现像是沙漠中浮现了海市蜃楼……我们从未在康区见过这么大的佛塔。为什么要建在这儿?他们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凑齐建塔用的材料?
伏魔塔对面的寺庙里正举行法会。吉尔伯特的书里有一张照片,僧人们在法会上表演的是伏魔,两个僧人用钢针刺入一个代表魔王的人偶——两个法国人不知道他们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已经闯入一个希望被净化的空间,他们的队伍偏偏又选择在伏魔塔旁扎营,仿佛是闯上门的魔军。多年以后,吉尔伯特觉得这座塔“释放了一些邪恶的咒语,因为从我们看到它的那一刻起,周围模糊的威胁都变得具体”。有人在考察队到达的当晚偷走了他们的牦牛,让他们耽搁了五天。在这段时间,寺庙的僧人透露,一个二十四人的队伍在过去几天一直尾随在考察队身后,现在已经利用这段间隙去前方设伏。
“看似一览无余的蓝天和碧草里藏着窥视我们的敌人。”吉尔伯特在书中写道。他们决定尽快从另一条路脱险。这条路要翻过一座垭口,伏击就发生在垭口刚过去一点的地方。人在失去挚友后会反复揣摩最后一刻的细节和寓意,最平常的动作都会因死亡而写入记忆:
利奥塔牵着马,走在队伍最后。他看上去像是教堂彩色玻璃上绘制的圣徒,蓄着黑色的胡子,英俊而严肃。挂在他脸上的是那份熟悉的神情:冷静、专注、若有所思。他或许正像我一样思考着前方的区域,盘算着远处的山峰和将来。让人唏嘘的是在那一刻,不管是他或我,或是任何人,都没有感到一丝疑虑或警觉,不知道死亡在须臾之外等待着我们。
在那个垭口,吉尔伯特和利奥塔一开始还激动万分。眼前是期盼已久的果洛——没有人,没有房子,没有寺庙和经旗,没有想象中的炊烟和牧群。吉尔伯特相信远处那些六千米的山脉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多柯河的起点。他觉得自己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感到由衷的喜悦。几分钟后,一颗子弹射中他左侧的地面。他抬起头,看见右前方的石头背后伸出一支枪,枪口还冒着烟。敌人已经包围成一个扇形,而且不像他们一样只有马做掩护。一边是向上的山壁,吉尔伯特冒着断腿的风险跳下另一侧,滚到山坡下的乱石岗里藏身。他不敢还击,害怕对方从高处扫射或是跳下来追杀自己。上面的枪声全都来自敌人,他没有听到同伴抵抗的声音。后来他知道,两个藏族脚夫像他一样在第一时间逃生,其中一个在跳崖时就中了弹。留在上面的是利奥塔、那个四川厨子和考察队的马,这些生灵永远地留在了色达。吉尔伯特把他们遭遇伏击的地点命名为“利奥塔垭口”。后来他听说这场伏击有“迷信”的原因。伏击者一直不敢动他们的行李,好像上面有某种咒语——“他们只是想杀死我们,根本不是为了打劫。”伏击他们的人在吉尔伯特和两个脚夫逃进一座寺庙后还一直打探他们的消息,直到寺院作保后才放弃了追捕。僧人们为三个人提供了住所和食物,直到他们康复。
三
我们本应放弃一些东西来打破命运的铁链。但是这些仪器都是凑来的,每一样都缺之不得,每一样都有用武之地。因为放不下这些仪器,我们让自己因为一些细小的东西就站上命运的祭坛。似有似无的危险一直没有真正出现,这让命运完全掌控了我们。我们甚至决定再多花一天时间去寻找遗失的仪器。
人们往往忘了,旅行者在路上几个月后,人格会深刻变化。坚毅的欧洲人离开同伴数百里,沐浴在一个让人麻痹的环境,很容易让头脑陷入奇怪的安宁,用淡淡的柔软来看待危险,在累积和遗忘中变得松弛。这是旅行者头脑的一个特点。仿佛有个罩子罩住了本我,磨钝了他最珍贵的回忆,让他变成一个全新的生命。
即使身处险境,藏区对他的影响也远比不上他的祖国。这是吉尔伯特对最后一晚的回忆:
那一晚在我看来是特殊的。这片土地上的魔咒毫无疑问已经越来越抓住我们,让我们担心一种摸不到却真实存在的危险。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已完成考察,处在百里之外,但是我们已经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这让这次谈话有了特殊的质地。或许,对前方的危机我们已经坦然,知道命运将得到宣判。我们骄傲自己正代表自己的民族首次穿越这世上最未知的土地。外面已经天翻地覆(指“二战”),这加重了我们在亚洲腹地的孤独。那一晚,我们聊到很晚。不是普通的聊天,而是畅谈梦想,从一个梦跳到另一个梦,从一段回忆跳到另一段回忆……我们不时提到自己曾爱过的人,她们的样子在帐影里飞舞。
四
这次考察在“二战”的背景下发生。吉尔伯特在出发前认为:“非洲的黑人,北非和阿拉伯的游牧民,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婆罗洲的达雅克族,缅甸的克钦人,甚至是我和利奥塔在上次考察中发现的怒江的傈僳人,这些族群和部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卷入战争,只有青藏高原上那些与世隔绝的牧民还不知道世界已陷入疯狂。”但是大千世界里并没有一座孤岛能逃过死亡,即使是佛土也屈从于无常。佛教徒撰写预言是为了警示毁灭的到来,只是这一次它夺走了利奥塔的性命。两个月前进入康区的路,吉尔伯特现在要再走一次。在每一个和利奥塔一起走过的地方,他要向同一批人解释为什么归来时只有自己。在康定,他听到了德法之战的结果。他觉得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法国人。他不知道眼前和身后哪个更让他害怕,是已经摆脱的与世隔绝的藏区,还是即将面对的战火中的人世。
如果不是在色达一年,忍受没有电的日复一日的高原生活,我无法懂得政治和战争在这片遥远的牧区要归于鬼神的意志。半个世纪前把吉尔伯特带向伏魔塔的路,在那时变成了我进出县城的路。我发现可以从吉尔伯特记录的时间推算出他们曾在哪个部落扎营;通过了解这些部落的历史、宗教、地景并与它们接触,我开始想象考察队对两代人之前的色达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是我附身于吉尔伯特还是他附身于我。但是在田野结束时,游记中的句子都有了新的厚度。萨林斯的批评者已经指出,就像是回不去的历史学家,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不管怎样共情也很可能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想要理解的对象。经历过市场改革后的复兴,色达的宗教地景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接近它在往昔的强度。越是在这个与过去接近的地景里想象吉尔伯特的目光如何遭遇当地人的目光,我就越是相信这个伏魔故事不是虚构,它是无穷尽的历史可能中最具社会性的一种。
*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文中图片未注明来源者均由作者提供
©文章版权由《读书》杂志所有
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相关精彩文章
微信订购
➡微信公众号菜单界面➡读书书店
➡点击每条图文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店铺主页
邮局订阅
搜索微信公众号中国邮政微邮局→服务→报刊订阅
搜索“读书”即可订阅
邮局网上订阅地址:
http://bk.11185.cn/index.do#
邮购
读者服务热线:
010-84050425/51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9号B座《读书》邮购部
邮编:100125
E-mail:dzfw@lifeweek.com.cn
⬅长按二维码
购买本期杂志
扫码关注我们